
当消费者愿意为一支牙膏、一颗瓷贴面掏出几十甚至上万元时,口腔护理早已脱离“刷牙漱口”的基础需求,成为身份与品味的象征。全域数字零售AI大数据专家Nint任拓最新发布的《2025口腔护理精洗数据报告》,用一组硬核数据把这张嘴的含金量测得明明白白。
以某内容平台的数据为例,2024年在同维度二级类目下,婴童奶粉47亿元、微单相机8亿元、个护防晒60亿元、速溶咖啡50亿元,而口腔护理直接飙到93亿元。把散落在不同电商平台其他类目的口腔产品重新归集后,25Q1主流货架电商及内容电商规模已逼近64亿元,同比增长12.8%。按此节奏,2025全年线上大盘预计可达250亿元——这个用来“塞牙缝”的数字,却已足够让任何品牌心跳加速。
如此肥美的市场,竞争格局却呈“头腰尾”三段式:牙膏品类CR3≈19%,座次稳固;CR10≈49%,5-15名里黑马频现。典型的高竞争红海背后,却意外出现两段“无人区”:首先是15-20元区间份额塌缩,其次是30-40元区间尚处蓝海。为何会出现这种“价格挤兑”现象?任拓发现,根源在于SKU组合包装带来的数据偏差——单个链接里常常混着140ml×1、140ml+90ml、140ml×3、140ml+儿童牙膏、140ml+漱口水等N种组合,宏观层面看到的“销量”与“单价”被严重稀释,品牌因此误判价格带真实容量,一窝蜂向上升级,结果把30-40元真空区拱手让人。某国产新锐品牌正是抓住这段真空,以大单品卡位30-40元带,排名55级跳,一举闯入牙膏TOP20,成为牙膏品牌中最大黑马。
为了终结这种因数据失真导致的战略失误,任拓推出了一套经AI算法与行业专家双重校验的行业标准精洗数据库。清洗层面涵盖包装规格、SKU组合与品类边界,确保每一条数据统一口径呈现,让品牌能更好地看清真实的消费者钱包流向。换句话说,当品牌能准确识别“谁在什么场景下愿意多花10元买去渍配方”时,价格战就不再是盲目内卷,而是精准卡位。
从消费者角度看,口腔护理的“刚需+升级”双属性依旧稳固:上班可以不洗头,却不敢不刷牙。因此,口腔类目始终享有高复购、高溢价的底气。总结来看,口腔护理的市场250亿并非尽头,真正的盛宴在于谁能借全域数字零售的视角,率先发现下一个“真空带”。毕竟,一张嘴的空间有限,但品牌的想象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