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保健食品市场中,传统滋补营养品与海外膳食营养补充食品的竞争格局正悄然发生变化。任拓电商数据显示,传统滋补营养品虽然占据了46%的销量份额,但其销售额占比却仅为28%。而海外膳食营养补充食品的销售额却从18%飙升到36%,成为2024年销售额市场份额榜首。这一电商数据的对比,揭示了传统滋补营养品在市场份额上的局限。
在市场增速方面,传统滋补营养品同样表现不佳。任拓情报通数据显示,在部分主流电商平台,2024年传统滋补营养品的增速仅为9%,远低于海外膳食营养补充食品的31%。这一差距表明,在市场扩张和消费者需求增长的背景下,传统滋补营养品未能充分把握机遇,实现快速增长。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传统滋补营养品不是个好生意。任拓深入挖掘电商数据,发现传统滋补营养品极有可能成为保健食品市场的下一个增长点。这一推测基于两个关键因素:年轻化趋势和“轻药方”发力。
传统滋补品牌年轻化程度较低,高销品牌仍集中于传统药房老牌,这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行业在内容平台上的爆发。在如今的竞争格局中,品牌年轻化已成为获取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但行业中年轻化较强的燕窝赛道则能证实年轻化对行业的拉动。2024年,燕窝滋补品同比销售额增长30%以上,与海外膳食营养持平,其中主打年轻化场景的即食燕窝粥,更是以接近200%的增速一骑绝尘。这一电商数据表明,一旦传统滋补营养品中出现能够吸引年轻消费者的瞪羚品牌,整个市场都有望获得一波飞跃式增长。
除了年轻化趋势,传统滋补营养品还在向“轻药方”发力,针对海外膳食营养补充食品所擅长的“功效宣称”策略进行精准反击。海外膳食营养补充食品通常以点对点的功效提升为宣传重点,如心血管营养、口服美容营养、骨关节营养等,而传统滋补则呈现了“以物分类”的格局,如燕窝、参、枸杞等。在如今“消费者买点”优先于“品牌卖点”的营销环境中,这种传统的分类方式显得有些不合时宜。品牌在大力宣称产地好、培育方法好,但消费者更关心的是这些产品能够带来的实际功效,却往往缺乏了解的时间和渠道。
不过,这种情况在当下已经有所改善。2024年年中,一波“抓药潮”猛然来袭,具有“消费者买点”的中式滋补产品迅速走红社媒。任拓情报通数据显示,包含养生茶在内的具有“消费者买点”的品类,其增速普遍高于药材单品类目。这一变化表明,传统滋补营养品正在逐渐适应市场需求,通过强调功效和消费者买点,来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关注。
从任拓电商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中式滋补在中国的土地上根植已久,本就拥有磅礴的生命底蕴。这股底蕴,一旦被激发焕活,就会在保健食品的红海中掀起惊涛骇浪。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养生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传统滋补营养品有望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功效优势,重新赢得市场的青睐。